海外社媒运营千万不要拿投流的素材发社媒账号!
到底是谁还不知道,大部分广告投流的素材,是不适合在社媒上发布的。
而且,海外社媒内容和广告投放内容,对人的能力和要求完全不一样,贸然把这两个搞混,只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
因为广告投放内容的目标,是直接获取订单,这就要求做内容的人,不仅要懂广告的各种结构,还要懂得基本的广告数据分析,从而跟投手一起去迭代广告。
比如我说了很多次的Storytelling KPI,这个广告跑得这么好,在内容上到底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前三秒的Hook rate,还有完播率,分享次数等等,更细致的包括,广告的形式、传递的信息、创作者的类型、视频的场景…
另外一个值得说的点是,Meta,Tiktok还有Google广告,在欧美品牌圈,实际上是最大的创意性内容驱动的渠道,也是独立站GMV最主要的来源,因为广告早就过了那种靠“投放技巧”取胜的时代了,没有创意性内容团队做支撑,花钱做投放纯属空中楼阁。
所以跨境圈很多人有误解,就是把钱都花在投流上,没有做任何品牌建设,这是不对的,但是对于欧美本地品牌来说,他们是从投放广告开始,就在里面大量融入讲故事、教育科普、娱乐性的内容。
而且讲故事讲的越好的广告,转化就越高,所以他们会把品牌营销50%的预算,花在广告内容上,这样既带来了一些品牌声量,同时也能保持住转化,让品牌度过存活期。
所以千万不要说自己没钱做品牌了,做好广告,也是品牌建设最重要的环节!
而海外社媒内容,侧重的是用户的粘性,要把社媒做成一个Community,而不是促单平台。
因为用户是通过广告,或者其他渠道关注到你的社媒账号,他们不想再看到广告了,包括社媒自然流的触达,都是不想看广告的受众,如果你把同样的内容,去广告发一遍,又在社媒发,那他们关注你的意义是什么?
虽然说广告也做了讲故事,科普内容,但是毕竟还是为了广告量身定制的,这些内容产生的情感链接,远远没有一个真正打动别人的内容好,所以我们社媒最好把广告的内容控制在10%以内,不要发太多。
所以做社媒的人到底需要具备什么条件,简单点说,就是做社媒的人必须是一个优秀的创作者。
比如我之前在助听器公司做社媒,因为我本身是听障人士,所以会做很多Skit内容(情景喜剧),比如上课的时候,没有带助听器,老师点名听不到闹出笑话,被同学霸凌的经历,洗澡、洗衣服忘了摘助听器导致一系列悲剧事情,还有听力科普相关的知识、技巧,比如我现在很多时候用iPhone的AirPod 2当助听器…
这些内容都是怎么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用GreenScreen(绿幕特效),然后去找情景相关的环境,我再去换衣服,Cos成老师、同学……
这些内容大部分是跟转化订单没有关系的,但是都是切切实实发生在听障群体身上的事情,所以我还记得我从0粉开始做IG/YT号,几天的时间播放量就有几千了,YT也是好多几万播放的视频,评论也都是有共同经历的朋友。
你说这些内容重要吗?从转化的角度来说,没有产生任何价值,但是从品牌的影响上来说,确确实实跟用户之间产生了更深的心智链接。
虽然不会在当下形成购买,但是会在日后选购助听器的时候,优先想到我们品牌。
这是我今天想跟大家讲的,关于广告内容和社媒内容的区别,以及对于人才的要求,其实除了这两类,还有拍高级商业大片和3D渲染类的内容,其实也都是可以根据需求,融合到广告视频或者社媒视频里面,当然这个要求就要高太多了,一般是专业人士才能够完成。
然后我也想对之前的帖子,“海外社媒运营可能是跨境最没有用处的岗位”做一个说明,我的立场完全是站在“赚钱”以及“不可替代性”这两个纬度上去考虑的,离钱越远的地方越危险,所以我比较推荐大家去做广告投放内容的相关岗位。
版权声明
声明:本站转载作品旨在公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删除。
技术交流QQ:406840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