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马王堆·岁月不朽》开播首周:文物“活”起来汉文化“火”起来

海外社媒营销 03-25 阅读:4 评论:0

“影片充分放大文物的细节与美感,让文物‘活起来’‘走出去’。”8月19日起,纪录片《马王堆·岁月不朽》在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播出,英文版在芒果TV国际APP同步上线。纪录片创新的影像叙事方式,让千年文物得以与今人对话,也让2000年前的中华历史文化在观众心中有了鲜活具体的影像,引发媒体热评。

矩阵媒体_海外社媒矩阵_媒体矩阵搭建

纪录片《马王堆·岁月不朽》播出以来,获得CVB平均收视率0.25,份额1.04%,排名同时段省级卫视非剧类节目第一。播出期获美誉度99.86,位列蓝鹰融合影响力排行榜热播电视纪录片融合传播指数榜第一。获全端热搜超26个。国家文物局、湖南省文物局等近10家文博单位关注纪录片“讲述马王堆汉墓发掘、保护、研究、展陈”;国家广电总局官方新媒体矩阵推荐纪录片,“这一次今人不再是旁观者,而是成为影像叙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民日报》文化版面、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140余家主流媒体超330篇次报道关注,“借助‘科技+文化’的创新形式,让历史文化更生动,让文物呈现更鲜活”;环球时报英文版发布整版专题报道,海外社媒矩阵推荐,“为年轻观众提供了了解汉代生活的门户”。开播连续3日登微博综艺影响力榜纪录片日榜TOP1。

以青春视角创新博物馆游览方式

26个热搜话题词中的鲜活引热议

纪录片《马王堆·岁月不朽》以年轻人的视角打开进入汉代生活的入口,用食饮妆玩等现代人的日常,连接起两千多年前长沙人的世俗生活,犹如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让古老的文物及文化遗产在年轻的心中焕发新生,打开博物馆游览“新”体验。

媒体矩阵搭建_矩阵媒体_海外社媒矩阵

随着纪录片预热及播出,从文物到西汉人的生活风貌再到古今共鸣,都引发着网友们的讨论互动,全端热搜超26个,相关话题阅读量超5500万。湖南人从古至今对于生活的相通热爱引发网友集体共鸣,相关话题#2000年前的湖南人就很会生活#迅速登上湖南14市州同城热搜;网友们热衷于在纪录片中寻找历史中的鲜活瞬间,汉代人对于猫的喜爱和能遮面的便面,都引发了网友的互动热情,#古时候的小竹扇简直是i人必备神器##倾听千年时光品味汉初烟火#等话题登微博热搜;纪录片中放大文物细节的高清影像也让观众们印象深刻,科技加持下棺木上的瑞兽栩栩如生,增添了观众们在博物馆未有的体验感,话题#马王堆棺椁上的图案简直是仙品#登抖音热榜;西汉人对于生死的豁达和身后事的重视,让网友感叹古人“精神状态超前”,相关话题#古人面对死亡的精神状态很超前#登上微博热搜。

在线下,开播前夕的看片会活动中,由纪录片总导演、制作人李东珅带领来自全国的媒体代表及文博圈博主,走进马王堆汉墓展厅,用纪录片的视角来“夜游博物馆”。从客厅、餐厅再到衣帽间、书房,纪录片视角下人们对于历史场景的想象得以“活化”呈现,古老的时空在现代人的思想中“活”了过来。活动邀请了舞蹈演员演绎以“素纱单衣”“漆奁”为灵感创作的舞蹈《楚妆》,挥袖起跳间,今人的艺术创作思维诠释着千年文物的内涵特质,新绎湖湘文化审美情趣与文化思想。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中国非遗中心原主任连辑评价:“纪录片将整体历史串起来讲,有时代感地做文化艺术表达,片子做得很成功。”传媒1号主编浅度说,“纪录片把课本变厚了,并且变得有趣了,马王堆的棺原来有这么多层,一层一层地打开。”观察者网编辑新之表示看片和游览过程“深入地沉浸在历史时空当中”。活动结束后,抖音外围二创视频热度持续发酵,#对湘博的文物又有了新的认知#、#谁懂湖南博物院的含金量#、#沉浸式夜游湖南博物院#等话题同时登陆抖音热榜,观看热度超千万。

除此之外,纪录片通过一系列创新物料,带动跨越两千年时空的情感共鸣,与观众对话。“七夕”当日,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信期绣”为创意制作的节日海报,打开了网友们对古老爱情的浪漫想象;“你好呀!彼时的君子”创意海报让年轻网友们看到了汉代早期人们朴素的生活“哲学”,千年文物留存的除了历史价值,更有人类最质朴的祝福——请吃好、喝好,睡个好觉;“扫一扫加入马王堆朋友圈”系列海报,放大纪录片将马王堆汉墓文物链接至山海APP的即时互动体验,邀请观众加入文物“朋友圈”,“把玩”文物3D版本,被网友关注热转。

有网友感叹,“曾感叹于书中历史的宏大,越看纪录片越发现,宏大的历史也是由具体的人组成”“原来这些文物承载着这么多鲜活瞬间”;有网友被创意海报吸引来看纪录片后,对汉代饮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汉代人吃两餐,将很多的时间与情感寄托在食物之中,好用心的生活”;有网友表示,“看了纪录片才知道,长沙这座城的韧性、湖南人的乐观已经传承了两千年”。

重叙马王堆,文物“活”起来

10家文博单位、140余家媒体齐荐

在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之际,何以重叙闻名世界、对汉文化研究产生重大影响马王堆汉墓?是纪录片《马王堆·岁月不朽》面对的重要命题。纪录片以创新破题,立足“透过国宝看湖南”的创作视角,以“活”起来的文物为载体,通过吸收、消化、提取关于马王堆汉墓的海量的历史信息,运用“块状”叙事手法,从文物到人物,从国度到时代,从过去到现在,连接起汉代文化和当代中国。

国家文物局、湖南省文物局、浙江文物局、福建省文物局等10家文博单位发文,称影片“以文物为介质,挖掘器物与工艺背后的历史意义”,“是又一次‘文化+科技’的有益尝试”;影片开播获国家广电总局官方新媒体矩阵推荐,“在马王堆发掘五十周年之际,完成一次对马王堆集大成的重新认识”,点赞其“通过纪实拍摄、绘画加CG特效相结合的拍摄手法,充分放大文物的细节与美感”,“让文物‘活起来’‘走出去’”。同时,中宣部“学习强国”等重点渠道首页推荐纪录片,并上线纪录片频道节目专题页面。

媒体矩阵搭建_海外社媒矩阵_矩阵媒体

在纪录片创新叙述下,轪侯一家的鲜活人生,及其所处的长沙古国社会风貌和西汉初期昂扬向上的时代气质层层递进呈现在观众眼前,《人民日报》文化版面、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140余家权威媒体发布超330篇次报道。其中,人民日报报道纪录片“构建全新叙事框架,记录关于守护、传承与创新的深刻对话”;光明日报报道纪录片“推动文博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力文物‘活起来’‘走出去’”;中国青年报对话湖南博物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叙良,陈叙良表示:“纪录片的主角是马王堆,但又从马王堆讲到长沙国、讲到整个汉代中国,以及汉文化延续至今的强大影响,体现了一种家国情怀,达到了一种文化深度与高度。”

纪录片开启馆长专家“同看计划”,邀请专家、学者来与年轻观众分享片中印象深刻的鲜活瞬间,以及他们怎么看这部纪录片,与年轻观众一起跨越两千年对话文物。陕西历史博物馆馆长侯宁彬说:“片中光影、视角以及叙事手法的转换,既勾勒出2000多年前汉初社会风貌和审美取向,又拓展着公众看博物馆的视觉体验边界,我想这也将成为公众催更《马王堆·岁月不朽》的不竭动力。”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导李琦点赞纪录片:“选题特别好,马王堆汉墓是展示湖湘文化的精彩名片。”

海外社媒矩阵_媒体矩阵搭建_矩阵媒体

纪录片中对于马王堆汉墓的创新呈现,让湖湘文化“火”起来“走”出去。纪录片获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湖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湖南省政协、湖南省教育厅等超20家省直单位新媒体,全省超130家市、县级权威机构大批量多频次关注报道,点赞纪录片“展现当代对马王堆汉墓这一湖湘地区跨越千年的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在重叙马王堆汉墓的故事过程中,加入了年轻人喜爱的创作形式和语言,在古今对望中引发年轻人的情感共鸣”。

纪录片英文版覆盖海外超1.9亿用户

主流媒体海外版面、社媒深度聚焦

纪录片《马王堆:岁月不朽》播出期间,由马栏山译制中心译制的英文版《马王堆:岁月不朽》正在芒果TV国际APP同步更新。纪录片搭载芒果TV倍增计划,覆盖芒果国际APP在195个国家的 1.9亿用户量。

环球时报英文版对话纪录片《马王堆·岁月不朽》总导演、制作人李东珅,发布整版专题报道,解读纪录片重叙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的美学世界和年轻视角。通过纪录片中文物上“君幸食”等细节折射出古人的生活态度,将中国西汉初期人们的祝福传达给同样热爱美食的世界年轻人;报道肯定纪录片,“与传统的博物馆观影视角相比,纪录片呈现出更加生动丰富的细节,给观众带来超越实物的观影体验”,并向世界推荐这个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汉初美学世界。

矩阵媒体_媒体矩阵搭建_海外社媒矩阵

李东珅在对话中分享,在博物馆拍摄的几十天里,博物馆就像一个摄影棚,“不仅记录了辛追一家的生活和中国古代的哲学,也见证了年轻人对博物馆的热爱和文化自信。”

同时,环球时报Facebook、X等海外社交平台账号推荐纪录片精彩内容,“它为年轻观众提供了了解汉代生活的门户”。

在两千年岁月中,那些被封存的精美文物和鲜活历史注脚,将继续在纪录片《马王堆·岁月不朽》镜头之下抽丝剥茧、层层递进、跃入眼前,接下来纪录片还将聚焦汉代初期的“锦绣”美学、“黄老”思想,与观众一同见证马王堆汉墓文物在今人的保护下“重生”。片里片外古今智慧交融,汉文化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真正得以“不朽”。

8集纪录片《马王堆·岁月不朽》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广播电视台)、山海APP、芒果TV、湖南卫视出品,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省文物局联合出品,湖南博物院特别支持,芒果伯璟、伯璟文化制作。8月19日起每周一至周四19:30正在湖南卫视、芒果TV双平台同步播出。

版权声明

声明:本站转载作品旨在公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删除。
技术交流QQ:406840773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相关推荐